2021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即將進入專家評審、現場抽查等工作。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減按15%征收、虧損結轉年限延長至10年、研發費加計扣除、地方上還有財政補助幾十上百萬...在這四面"春風"的關懷下,截止到2020年12月底全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7萬家!
隨著數量的增長,質量的把控開始嚴格。從今年起,國家高企申請及認定后監管不斷趨于嚴格,企業、認定機構、評審專家及中介機構都被納入重點檢查的對象。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如何進行抽查呢?
按照往年的經驗,若企業存在以下情形之一,被抽查到的概率則較高:
名稱方面
1.企業名稱缺乏技術含量。例如:某某貿易有限公司、某某建筑工程等,讓評審專家第一感覺可能不是高新技術企業;
研發費用
2.納稅申報表、高新技術企業專項審計報告、年度審計報告數據不一致的,特別是研發費用、管理費用、總收入等關鍵數據一定得注意;
3.研發費用占管理費用比例過高的;
4.直接投入費用占研發費用比例過高;
5.研發費用歸集有不合理的地方;
稅務方面
6.最近三年企業所得稅有核定征收的;
7.納稅申報表有更正申報的;
人員方面
8.有科技人員當年累計實際工作時間達不到183天的;
9.公司總人數不到10個人、科技人員不到3個人的;
10.科技人員專業不符合要求的;
11.科技人員工資不合理;
12.科技人員沒有繳納社保的;
收入方面
13.企業上年度總收入達不到100萬的;
14.人均年收入達不到6萬元;
產品方面
15.銷售產品與購進材料的發票品名相同或像的比例較高;
16.高新技術產品比較傳統的,如餐飲、家具、服裝等;
知識產權
17.知識產權短時間內集中授權的;
18.知識產權與公司主營業務關聯性不強。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抽查如何應對?
收到抽查通知的企業也不必慌張,準備好原先申請材料,立足于現有材料,在抽查過程中不拖延應對;只要立足高企指引,言之有據,和原先申報材料邏輯通順即可。
財務部門
1.準備好申報當年上傳的財務資料,如審計報告、研發費用輔助賬、納稅證明以及高新產品收入的銷售發票及合同;現有的審計報告、研發費用輔助賬等等也準備好,方便應對抽查;
2.納入規模以上企業國家統計數據庫的企業,應及時核查報送的研發數據是否與火炬系統、高企年報數據一致;如不一致應及時更正報表報送,并出具相應證明。
研發部門
3.準備好知識產權相關資料,如申請材料、操作視頻、證書文件等;通過受讓、受贈和并購方式獲得的知識產權還應準備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部門出具的備案信息等證明材料;
4.要對每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來源、主要內容和轉化對應形式(產品和樣機)給予列表說明;
5.準備好所提供的知識產權能夠支撐高新技術產品(服務)的關聯證明材料
行政人事部門
6.準備好研發人員名單、工資表、社保繳費明細及員工相關資料(如學歷證明、勞動合同等);
7.準備好研發人員的個稅申報情況,將研發人員在職離職情況做好登記,對于離職的科技人員要能夠給予說明。